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4日 09:02 来源:作者:作者:刘桂梅 核稿:韦随才
2016年10月22日,初冬的天空飘洒着细密的雨丝,财务党支部的同志们却热情高涨,在暖暖的车厢里一首首激情满满的红歌随着高速行驶的校车飞扬,同志们一路欢笑,一路歌声,奔向习近平主席知青插队七年的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感受习主席当年走过的艰苦、火热的青春岁月。
上午,我们首先到达的是清涧县石咀驿镇枣林则沟村会议旧址,土窑洞里主席当年在此工作生活的景象被很好的设计保存,主席盘腿坐在土炕上亲切接见汇报工作同志的逼真橡皮泥塑像,以及主席和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围坐在土窑洞破旧小方桌前开会的情景塑像,一下就把前来参观的同志们带回那段峥嵘的战斗岁月。村里的老大爷比比划划,很动情地给我们讲述了这段难忘的历史。听完了老大爷朴素、动情的革命故事,冒着寒冷,迎着细雨,支部同志们还看望了枣林则沟村贫困户,给精准扶贫“一对一”帮扶对象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在寒意袭人的初冬为贫困的群众送去了一丝温暖,村民们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拿出村里的特产大红枣热情接待我们,朴素的祝福感激的方言土语温暖了在雨中瑟瑟发抖的同志们,我们的车驶出去很远了,站在高高的土坡上目送着我们的老大爷,眼中满是感激和不舍——人间处处有温情。
枣林则沟村会议旧址
和枣林则沟村一对一帮扶对象徐海银合影留念
下午,支部同志们到达梁家河村,虽然村名叫“梁家河”,但实际上这里并没有河,只有一条沟渠,依山而建的一孔孔土窑洞,安静、美丽、古朴,在雨中静默着,默默等待着我们地到来,一行人撑着雨伞,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跟着导游走进了一个个整洁、典雅的农家小院,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土窑洞,睡过的土炕,触摸了一本本习近平总书记看过的发黄的书;参观了梁家河村史官、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等,详细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知识青年在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先进事迹,切身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和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导游介绍说,在习近平总书记《我是黄土地的儿子》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忆初到梁家河村的状况:“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孤独。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亲,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从15岁到22岁,习近平生活在人民中间,劳动在人民中间,不分彼此,坦诚相待。他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这片黄土地的热爱浓缩在“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深情的文字中,巨大的黄底红字牌子得上字在潇潇细雨中静默中,与无声中叙述着伟大领袖一颗感恩的心,同志们在大字下、在细雨中合影留念。
梁家河村史馆
参观梁家河村史馆
梁家河村合影留念
归途路过绥德,支部党员干部还参观了绥师校史馆。绥德师范学校是西北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为陕北革命根据地及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和群众基础,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绥师校史馆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绥师的校训“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也深深地印在大家脑海里,激发了大家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激情与热血。
参观绥德师范学校校史馆
夜色中同志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启程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考察学习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回去后一定要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