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省劳模马树昌的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5日 22:14 来源:作者:

马树昌同志1940年元月2日出生在陕西绥德县一户贫困的农村家庭,1960年考入陕师大物理系,196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65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我校物理系筹建人之一。他先后曾担任我校物理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图书馆馆长和书记等职。自参加工作以来,他能始终如一的爱国爱党、爱校如家、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人师表、忠孝双全,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力求精一行。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和尊敬。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服务育人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等,1994年元月被省教委评为“优秀管理干部”。1997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成为我校第一位省级劳模。

解放前夕,绥德的共产党组织还处于地下工作状态,经常在马家开会,这使年幼的马树昌同志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从小培养了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意志,树立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极早地加入了当地的少年儿童团,主要检查赌博、抽大烟等不良行为。1964年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在1965年大学毕业,他主动要求去佳县艰苦而又边远的地方工作,而且把绥德离清涧较近的地方让给同学去。在佳县工作期间,除了教书育人,还利用下班和休息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县上检修电路、安装交换机、搞文艺工作、画图纸、维修基建设备等,从不计较得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因工作需要前后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工作。他每到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始终坚持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为标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对照自己和指引自己。所以,他深受同志们欢迎和爱戴,同时也影响和带动了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和一批人。1971年被组织调到榆林五七大学(榆林学院前身)任教后,由于他的踏实肯干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一直被广大师生亲切的称为“老黄牛”和“活雷锋”。比如,他在物理系工作期间,坚持利用下班时间和休息时间,经常为学校和个人无偿地修理电器、整理电路、安装电表等。

1990年因工作需要,马树昌同志服从组织安排,被调到校图书馆任馆长。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我们常说“人过三十不学艺”,马树昌同志从自己熟悉的物理专业转到陌生的图书管理上来,期间该有多大的心理落差和知识变更,但他还是始终坚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刻苦钻研图书管理业务,尽快熟悉新岗位、新工作和新要求。不分上下班,亲自起草、制定和完善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积压在教师手中十余年的图书转入流通渠道,盘活了资产,有效利用现有图书,调动了广大师生的读书积极性。同时,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把1980年后的期刊进行了整理并编造成册,方便广大师生学习和查阅。1992年与榆林农专合并后,有一万多册图书和200多个多层书架的移交、搬迁、整理等繁重工作,他白天与同志们一起包装、整理,晚上又加班加点工作,从不计较得失,从不叫苦叫累,从不埋怨他人。带领全馆人员如期完成任务。有人说“马老师工作起来,连命也不要了”。

“上班总是提前到,下班总是延时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不拖延”,这就是马树昌同志。他善于发现问题也乐于及时帮助别人。那时,学校还没有集中供暖设备,到冬季,还是传统地发放烤火柴炭,一发就是6吨多。因为图书馆大部分是女同志,干体力活是弱势,马老师总是一马当先亲自动手分别搬到各个办公室。这十几个办公室的烤火炉,也是他一个一个地安装好,但他无怨无悔,坚持不懈,只是一心为师生,一心为同志,一心为工作。由于他对电学深有研究并付诸实践,那时,他对学校的电路和电器比较熟悉,一旦出现问题,他不分公私,有求必应,服务到家,不计得失、不计公私、不计节假日,总是为工作而想,为他人而想。2000年退休后,他也从不让自己闲着,校园或家属区的铁围墙坏了,他总要找点铁丝之类的加固一下,他说,能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挺好。

马老师的一生,就是在很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干出的不平凡的事业。翻开他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崇尚,值得我们践行。在信仰缺失,诚信危机,道德滑坡的今天,我们需要榜样的养分滋润我们的心田。我们学习他:在理想信念上,大公无私的爱国精神;在价值取向上,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在人际关系上,助人为乐的付出精神;在工作上,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在学习上,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在生活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特别是他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力求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宣传和践行。他是我们当代“三严三实”的忠实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也是当今社会的道德典范。

(机关总支提供)